-
2018-9-25潁上縣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開幕
-
2018-7-20夏俊中赴潁上縣檢查指導夏糧收購工作
-
2018-6-14高產有機水稻的種植技術
行業動態
有機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物質,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長過程。有機水稻生產圍繞以健全土壤培肥體系為基礎,以推進水稻健身栽培為抓手,以實施農業綜合防治為保障,實現作物穩定高產的總體策略。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普遍關注,對建立在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的農業生產體系提出了挑戰。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健康問題的廣泛重視,也促使人們將農業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定位在無公害、無污染的農副產品的生產上,并制定出相應的技術、質量標準。有機食品概念下的有機農業便是這一趨勢的必然反映。
有機水稻高產新品種
剛過去的2014年,對于江蘇猿人有機水稻種植公司的負責人袁元榮來說,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年份。這一年,他采用自己發明的專利種植方式,打破了“畝產超過800斤都不是有機稻米”的說法。其采用“有機方法”種植的常規稻米品種嘉禾218,畝產已經達到了畝產434公斤。經檢測,其大米重金屬含量低于國家標準,營養成分含量高于普通大米。
而這其中的竅門就在常見的水上。發現這一秘密還要從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說起。
小時候,袁元榮家里老人就有一個問題總也想不明白。每年的汛水期,眼看著低洼處的水稻都被水淹過去了,按照老人的種糧經驗,被水淹過的水稻基本上減產或者是沒收獲的,可總有那么幾塊稻田,在水退后,稻秧生長健壯無病無蟲,能獲得豐收。
“這就是有機稻谷的生產理念,自然淹水可以達到,為何不試試有機水稻種植呢?”袁元榮說,他的團隊經過數年的試驗,采取禽稻共生、流水淹稻等方式,做了多年多次試驗終于成功。2013年,他申請了專利。2014年,他在長江兩岸的兩片地大面積種植水稻,不使用一把化肥,也不打一次農藥,不僅產量沒有減少,農殘等影響人體健康的重金屬檢測,也低于國家標準。袁元榮欣喜地說,現在還處在試驗階段,今年的總產量是二十萬斤,未來幾年,會擴大種植面積,逐步改進種植技術,使水稻的畝產量能達到常規稻同品種稻的畝產。
如何種植有機水稻?
選取環境好無污染的地方作為生產基地:選用專門生產單位培育的有機稻種;品種要合理布局.輪換種植,對防治病蟲危害有很大作用;通過選種、浸種消毒和催芽,對種子進行必要的處理;通過配制營養土、苗床處理、秧田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等措施.確保有機水稻健康生長。
稻谷收獲時期對米質有影響,適時收獲可獲得較高的整精米率。因此,在保證水稻青稈活熟時。必須做到適時收獲.才能獲得優質的稻谷。
基地的選擇
在進有機水稻生產規劃時?;剡x擇是重中之重,這是有機生產的成功開始。席運官認為理論上能進行常規生產的田塊就可進行有機生產,因為有機農業強調的是轉換,要通過有機生產方法將常規系統轉變為平衡的可持續發展系統,這和綠色食品首先強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不同的。但是我國農業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因此選擇有機食品基地時還是要考慮地塊的周邊環境問題。
品種選擇
有機稻品種的選擇,既要注重品種優質化,又要考慮栽培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情況。曹黎明、沈國輝等人在上海市屏東有機農場通過2年試驗結果表明,產量表現較高的品種有嘉花1號、9915、寒優湘晴、太湖糯等。初步確定了嘉花1號、寒優湘晴等品種作為有機稻米生產的主要品種,銀香18、紫香糯等品種作為搭配種植,這些品種不但產量較高,品質優良,而且具有香、糯、色、不同熟期等特點,有利于提高有機栽培過程中品種的防、避蟲能力。
土壤培肥管理
作物秸稈、禽畜糞肥、豆科作物、綠肥、菜籽餅等有機生物肥料是有機水稻田塊土壤肥力培肥的主要來源昀。另外目前還有一種光合生物有機肥,該肥料集有機肥、微生物肥于一體,養分全、用途廣、利用率高,是一種新型的綠色環保肥料。趙強等人采用田間試驗方法,研究了光合生物有機肥在生產有機水稻上的應用成果,在生產有機水稻時,按HJ/T80-2001有機食品技術規范操作,667 m2可生產有機水稻538.8 kg,產量比施化肥低,但有機水稻品質好,農戶經濟效益可增加138.59元。
病蟲草害防治
有機水稻病害防治應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通過培育壯苗以達到抗病的目的。惡苗病的防治從種子著手,曬種殺菌,進行必要的藥劑浸種,使用木醋液200倍稀釋液浸種可有效地防治惡苗病的發生。對紋枯病可選用抗病品種,泡田期間打澇菌核,減輕或避免病害發生。同時加強生長期的田間管理,使其通風透光好,降低濕度。
水稻套養蟹綜合高產技術的引進與開發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興水產養殖方式,研究表明稻田養蟹可以為水稻清除雜草和害蟲。我國的水稻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多達695種,在華北稻作帶,主要害蟲有二化螟、稻飛虱、稻薊馬、稻葉蟬、稻水蠅、稻搖蚊等。防治不當時,稻田害蟲和雜草可引起水稻15%~25%的產量損失,而大多數害蟲和雜草卻是河蟹的天然餌料。
稻魚蛙共養能夠有效地防治蟲害、草害,大幅度提高稻田綜合效益。據調查,從2002年開始宜賓市沙坪鎮建立了稻魚蛙示范基地,在稻田內放養蛙類和魚類,2003年發展到35hm2。在水稻前中期的4~6月,利用放養的魚類和本地青蛙消滅害蟲;水稻后期,7月份陸續投放美蛙于稻田,這時魚類、美蛙、青蛙共同消滅稻田有害生物。據調查測算,1只250g左右的美蛙,每天平均消滅害蟲100頭以上。示范區調查了12塊放養魚、蛙的稻田與未養魚、蛙的稻田比較,枯心苗減少62.9%~83.3%,白穗率減少58.3%~84.8%,稻飛虱減少38.9%.雜草減少41.7%。
研究結果表明,在有機栽培環境下稻米品質中蛋白質含量有增加趨勢,有關蛋白質含量高低對食味影響的很多研究認為,蛋白質含量越高,食味下降。但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試驗結果表明,有機栽培條件下蛋白質含量提高?不但對米飯食味和粘性沒有影響,反而米飯粘性提高、食味值上升。對直鏈淀粉含量影響分析,有機栽培條件下略有下降趨勢。精米中的鉀與鎂含量高低是衡量米飯口感好壞的標志,從測試結果看出,有機栽培與常規栽培差別不大。
2015年02月03日來源:三農直通車責任編輯:yangjuan有0人參與
如何降低生產成本
水稻的有機栽培生產成本比較高,在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栽培管理能夠全面機械化等問題上還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另外水稻的有機栽培,病蟲害防治方面還是比較困難的,雖然目前有一些解決的方法,但是還是有待尋找更加有效的防治之道。
其關鍵技術:
一、 培育壯秧
1、品種選擇:選用農藝性狀好、抗性強、適宜本地種植的優質水稻品種如“寒優湘晴”、“銀香—18”和“998—2”等。
2、種子處理:播種先曬種1-2天,然后用1%石灰水浸種2—3天,以預防水稻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種傳病害;再催芽播種。
3、適期播種:采用中大苗育秧方式,秧齡掌握在30天左右,葉齡在5—7葉;秧大田比例為1:6。播種期掌握在5月20—25日左右。播種量雜交稻為3公斤/畝;常規稻為6公斤/畝。
4、施足有機肥:苗床地可結合整地及時施好商品有機肥1~2噸/畝和腐熟餅肥50公斤/畝作基肥。播后在秧板上覆蓋商品有機肥2噸/畝,以保濕、保溫、防露籽、防雀害,提高成秧率;水稻秧苗期使用腐熟餅肥50公斤/畝,促分蘗早生。
二、 合理密植 秧畝長至5~7葉時開始移栽,移栽采用等行株距,株行距為0.11×0.25米,每畝密度2.0~2.2萬穴,其中雜交稻每穴栽插3~4株,每畝基本苗6~7萬;常規稻每穴栽插6~7株,每畝基本苗12萬左右。
三、 肥料運籌 重施基肥,5月份結合土地耕翻,施用商品有機肥2~3噸/畝;在水稻生長期施用腐熟餅肥100~200公斤/畝,其中雜交稻以蘗分肥為主,常規稻前后期各占50%。
四、 水漿管理 水稻移栽至返青分蘗初期深水灌溉,水層5厘米左右,嚴防脫水,分蘗后期適度擱田;孕穗期淺水勤灌;抽穗后淺水灌溉、潮潮清通過科學有效的水漿管理,促進水稻早分、早封行,達到以水控草、以水促苗、以苗壓草和以水調肥的目的。
五、 雜草防治
有機水稻生產中雜草需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1、誘草滅草。在水稻移栽前40~50天灌跑馬水使田間土壤保持濕潤以誘發雜草,并通過數次耕翻來壓底雜草基數。人工拔草。在移栽前夕10~15天,采用人工拔除誘發的 雜草,特別施針對雙穗雀等惡性雜草以及水稻生長期間的高齡雜草,必須進行多次人工拔除。
2、以苗壓草、以水壓草。通過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和科學的水漿管理等措施,以達到抑制雜草生長的目的。
3、養鴨除草。利用稻鴨共生來控制田間雜草的發生,選擇體型適中,活動能力較強的鴨子品種,與水稻栽植同步共育,畝均養殖10~15只。
六、 病害防治 水稻病害主要有惡苗病、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等。方法上以農業防治為主,重點通過培育壯秧、合理密植、科學調控肥水、適時擱田控制高峰苗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來增強植株的抗性,改善田間小氣候,減輕病害的發生;如病害嚴重時,選用經有機認證機構認可的生物農藥防治,如“申嗪霉素”等。
七、 蟲害防治 水稻害蟲主要有稻象甲、稻薊馬、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等。
1、農業防治:通過健身栽培,增強植株的抗蟲性。
2、物理防治:安裝頻振式殺蟲燈(30畝左右/只)誘殺田間趨光性害蟲。
3、生物防治:一是加強監測;二是藥劑防治;三是生物防治。
水稻收割后種足種好綠肥,以培肥土壤,減少年有機肥的投入量,降低生產成本。
- 上一個:夏俊中赴潁上縣檢查指導夏糧收購工作
- 下一個:你知道吃大米的其他好處嗎?